首页

美脚社区女王调教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5 15:07:13 作者:广西龙胜山洪灾害900余人拉网式搜救 已有5人遇难 浏览量:39444

  中新社广州4月23日电 题:广交会观察:大湾区企业“拼船”开拓海外市场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23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参展人数和产品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广东省有近5500家企业参展,大部分是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企业;而香港和澳门共有58家企业参加进口展。通过广交会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全球市场实现高效对接。

4月23日,第135届广交会二期开幕。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当日, “湾区力量 品牌出海”战略在广交会上发布。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称,该战略旨在进一步凝聚大湾区进出口产业力量,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和优势,搭建一个产业协同、品牌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品牌出海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大湾区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记者发现,参加本届广交会的不少大湾区企业充分整合大湾区各城市优势、产业协同,实现“拼船出海”。比如精油制造商芳香世家(澳门)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在制造重镇广东佛山设置设分支机构,产品的日产能达10万支,同时,作为一家澳门企业,充分利用澳门这一平台,努力将产品推向葡语系国家市场。

  来自香港的采购商杨铎是深圳前海全球鲸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从事跨境电商和直播电商业务的他首次参加广交会,希望推动业务拓展至东南亚、欧洲和中东地区。

  “香港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品牌优势,而且在3C产品和食品领域设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这对于促进大湾区品牌进一步‘走出去’有很大优势。”杨铎说:“我们在海外直播平台上设有站点,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选择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的主播进行销售,他们向当地介绍中国商品,尤其是大湾区的商品,通过湾区不同产业链的联动共同推动产品‘出海’。”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进出口经贸活动区亦于当天亮相广交会。这是广交会在香港招商的重要成果之一,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协同发展。该活动区首次以大湾区进出口产业合作平台的形式参与广交会,设立大湾区进出口商协会展示接洽区,为大湾区参展企业提供商务洽谈、项目发布推介等经贸合作交流服务。

4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进出口经贸活动区首次亮相第135届广交会。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摄

  “大家在这里会见老朋友,面对面洽谈,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机遇。”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苏斌表示,进出口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整体水平,还有助于实现新的城市发展、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也让全球客商了解大湾区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

  深圳市嘉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熊永强表示,大湾区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品牌,凭借这些品牌的经验和基础,他对大湾区企业抱团“出海”更有信心,“我们成长于大湾区,通过搭载大湾区这个品牌向外拓展市场,可以更好地让全世界认识和理解我们企业的产品”。(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经济学家聚首广州献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能在这个日子见到老朋友,实现了我们在台北分别时许下‘想见你’的小小愿望。”北京大学博士生杨晨受访时说,春暖花开时,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从真诚的交心开始,是一个良好开端,“就像中华文化一向讲究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他还感慨道,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两岸同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世博 朱贺 制作 周璟)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思想纵横)

李强指出,中方将坚定不移支持瑙方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与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加强相互支持。中方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瑙投资,愿同瑙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旅游、卫生等领域合作,帮助瑙方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双方要加强地方、青年等领域交流,夯实两国合作的民意基础。中方愿同瑙方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加强在联合国、太平洋岛国论坛等多边机制内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携手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

在零售物业市场,报告认为,随着居民消费信心的进一步改善,2024年专业化运动户外品牌租赁需求保持强劲增长,与此同时,咖啡茶饮和特色美食也将继续积极拓店。

聚焦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适用 中国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北京市大兴区“五纵两横”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工程、京雄城际铁路工程、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津兴城际铁路等全线贯通;加快与廊坊市共同推进联合公交系统,实现跨区域公交互联互通。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